益而奮斗”被迅速撤銷,換成了“好消息,12月13日報到,14日體檢,大家速速準備”。
緊接著,有人開始擔心,“這會不會是個陰謀,分而散之,各個擊破?”“我害怕,嚇得發(fā)抖!币粋網(wǎng)名為“偶然”的成員宣稱。一些人相約一起報到、體檢,免得“上當受騙”。更多人關注起待遇問題,“等了9個月,說解決就解決了。有沒有編制呢?”
在安陽市委宣傳部的一名馬姓工作人員看來,這一切都是“小人之心”。他笑稱,9個月的問題,突然得到解決,“是一件大好事”,政府的決策是透明的、公開的,不存在“內(nèi)幕”。這些應聘者還未進入體制內(nèi),其擔心是由于“對政府的審批程序缺乏了解”。
“中間的過程太復雜了!”安陽市委組織部的一名官員告訴記者。他參與了這105名碩博士的政審工作。他強調,9個月的拖延,其實不存在任何黑幕,事情的復雜在于,“這些考生都是十分優(yōu)秀的,只不過領導不拍板,下面也沒法做事兒”。
11日下午,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安陽市人事局綜合計劃科科長楊超手中,第一時間取得了此事最新進展的報告,名為《安陽市深入推進“興豫之光”行動計劃》。
報告提到,“12月11日,安陽市市委召開常委會,對14名博士的任職計劃進行了專題研究”(記者注:10名博士在等待中選擇了放棄所應聘職位),“81名擬任科技副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街道)長(主任)碩士已通知各縣(市、區(qū))盡快研究辦理任職手續(xù),2009年底前任職到位”。
理想的結果等來后,QQ群里開始商議,“該讓媒體停止報道了,免得影響既得利益”。這樣的討論出現(xiàn)5分鐘后,中國青年報記者連續(xù)接到3個匿名電話,自稱應聘者。他們均“建議”記者停止報道此事,“以免給政府施加過多壓力”。
一名長期“潛水”的成員,此時發(fā)表了長篇大論,稱:“通過這次大家的經(jīng)歷,我們有所收獲。只要我們繼續(xù)堅持省里的政策和方針,有章有據(jù)做事,就一定能爭取到好的結果。”
“被拖延”的原因
“普天同慶”時,劉小攀卻陷入了沉默。他被一名伙伴的問題難住了,“這份工作到底能掙多少錢?”
他表示,這些應聘者“基本屬于知識分子”,對于工作的要求很高。第一要的是“面子”,在這座小城里,公務員是個響當當?shù)拿,“穩(wěn)定、體面、有前途”。第二則是為了“里子”,按照“興豫之光”行動計劃,科技副鄉(xiāng)長每月薪水至少達到2200元,比這里的一般職工高上700元。
河南省濟源市一名已就職的科技副鄉(xiāng)長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。半年前,他打點行裝,來到濟源市某鎮(zhèn)開始上班。每天的工作不過是“喝喝茶,看看報”,和